- 暫時還沒有文章
大氣式除氧器改造結構特點、相關除氧器技術對比哪種蒸汽鍋爐配套除氧器更好
大氣式除氧器改造結構特點與配套蒸汽鍋爐的除氧器技術對比
一、大氣式除氧器改造后的結構特點
結構優化設計
分體式布局:采用除氧塔與水箱分離設計,便于維護和擴容,降低停機檢修時間35。
旋膜式組件升級:在傳統大氣式除氧器中加入旋膜管,形成水膜與蒸汽逆流接觸,提升傳質效率,除氧率可達99.9%。
材料與耐用性改進
主體及核心部件(如旋膜管)采用304/316L不銹鋼,耐高溫腐蝕,使用壽命延長至20年以上。
增設防汽蝕裝置,避免高速水流對管道沖擊,增強運行穩定性。
節能特性增強
排汽量減少至入口水量的0.1%,熱能利用率提升5%,無需額外排氣冷卻裝置。
二、主流除氧器技術對比與適用場景
類型 工作壓力/溫度 適用鍋爐類型 核心優勢 局限性
大氣式除氧器 0.02-0.04MPa(104-109℃) 中低壓蒸汽鍋爐、供熱鍋爐 結構簡單、成本低、低溫凝結水直接處理。 除氧效率較低(出水含氧量≤13μg/L)。
壓力式除氧器 0.3-0.5MPa(133-160℃) 高壓鍋爐、超臨界鍋爐 除氧效率高(出水含氧量≤5μg/L),適應高溫工況。 結構復雜、能耗較高。
真空除氧器 0.06-0.09MPa(30-60℃) 低壓小型鍋爐、熱水鍋爐 低溫高效除氧(≤5μg/L),無化學污染。 需配套真空泵,維護成本較高。
旋膜式除氧器 0.02-0.5MPa(寬壓力范圍) 高壓/超高壓鍋爐、波動負荷鍋爐 兩級除氧(旋膜+填料)、抗負荷波動(±25%)、出水含氧量≤5μg/L。 初期投資較高。
三、蒸汽鍋爐配套除氧器選型建議
高壓/超臨界鍋爐:優先選擇旋膜式除氧器,其兩級除氧結構、抗負荷波動能力(如超負荷50%)和低氧含量(≤5μg/L)可滿足嚴苛要求。
中低壓供熱鍋爐:推薦改造后的大氣式除氧器,通過旋膜組件升級,兼顧成本與效率(含氧量≤5μg/L),且直接處理低溫水降低能耗。
小型/熱水鍋爐:選用真空除氧器,低溫除氧特性(30-60℃)和環保優勢更適配低壓場景。
總結:大氣式除氧器通過旋膜結構改造和不銹鋼材料升級顯著提升性能,但對高壓鍋爐而言,旋膜式除氧器在效率、穩定性和適應性方面更具優勢;中低壓鍋爐可基于成本與需求選擇優化后的大氣式或真空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