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暫時還沒有文章
膠球清洗系統運行情況和初步效果分析
下面,我們介紹一下膠球清洗裝置運行情況和初步效果。并談幾點設想和看法,供大家批評指正。
1、在膠球清洗裝置投運之前,必須將銅管內壁認真清洗干凈,特別要把硬垢除掉,否則球被卡滯,回過頭來還是要重新清洗銅管。
堵凝汽器死角,可以先試投一次清洗裝置,然后停半側循環水并打開人孔,檢查何處存球,以決定在那里加導流板。由于各類凝汽器結構不同,死角也各不相同,(據說二道江廠”5機31—25—2機的凝汽器就不需堵死角;普坪村電廠凝汽器一流程出口處水室死角嚴重)只要收球率不正常,找原因時,就應該考慮有無死角。
3、該廠“4機裝置投球數是銅管總數的10%左右。(共有銅管約1800根,半側約900根,故投球90個,為估計收球率方便起見,投球100個)。初次試運時,同時采用了橡膠廠生產的球,均未去皮,起初發現球容易通過,運行一段后發現球收球率較低,打開凝汽器檢查發現,當磨擦去皮后,個別球膨脹達4—5毫米之多,以致于堵在銅管內。因此投運前應該“去皮”在水中浸濕后,(此時比重就和水接近,清洗效果好)保持球徑比管徑大2毫米為宜。該廠目前收球率為94—96%。球每循環一次約需10—15秒。
4、經過一段摸索,我們初步擬定了4機膠球清洗凝汽器裝置運行規程。(見附件1)
我們認為膠球清洗裝置的效果如下:
1、通過定期投運清洗裝置,可經常保持凝汽器比較清潔(甚至硬垢也基本上不結了)保證了正常的傳熱效果。該廠“4機凝汽器端差,從過去的12°C左右降到現在的6—8°C。平均真空也比過去好5—10毫米汞柱。
2、可在機組正常運行條件下清洗凝汽器,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,還節省了過去停機刷洗凝汽器的時間,可做到多發電。
3、所需費用和材料不多,既不影響安全運行又不增加檢修困難。
當然也存在一些新問題:
一、在循環水管路系統中增加了二次濾網和收球網,使水阻增大(該廠*4機約增大0.08—0.11公斤/厘米2),這對真空來說,有著不利的影響,希望電廠設計部門在設計時應考慮到這一點。
二、膠球清洗在除軟垢方面十分有效;在除硬垢方面,對處于“萌芽”狀態的硬垢效果也很明顯但對膠球“清洗不到”的二次濾網和收球網的網孔來說,要解決結硬垢問題,還得另找其他方法。
三、我們的初步實踐,體會到收球網的喉部錐角必須要足夠小,否則當運行條件稍有變動(如:少量結軟垢或硬垢;水速的變化;)時,會造成收球率較大的變化。我們認為:喉部錐角宜在18°C以下,但上面部分錐角卻可以適當放大(只要保證足夠的循球水通流面積),這樣的變錐角(或多錐角)的收球網,其收球效果可保證,循環水阻也可控制在200毫米水柱左右,長度也可以縮短。再者收球網喉部在長度為30—50毫米的范圍內好不要開網孔。在喉部不開孔對循環水通流面積影響極小,但對收球好處很大。這是因為有了網孔的話,就有壓差,就存在一個使球“粘”在網孔上的分力,當喉部錐角局部稍大或有流速稍慢的地方,球就容易“卡住”或向下滾動很慢,所以喉部不開網孔的話,球只能隨水向“清洗系統管路”流動,有利于收球。還有,喉部好用不銹鋼板制作,必須很光滑,錐形網的其他部分究竟用鋼筋還是用鋼板好?還得不出結論。還有,能不能用旋流式二次濾網的原理來收球?這也許是一個縮短收球網長度的途徑。
我們認為,4機膠球清洗凝汽器銅管裝置,還不夠完善,有的部件設計得不夠理想,有待進一步調整試驗和改進。而且還得向自動化邁進,做進一步的分析改進。我們誠懇希望兄弟廠對我們的工作進行批評指導。